首页

女王踩女奴

时间:2025-05-23 23:22:32 作者:外籍医生阿马尔获“西湖友谊奖”:架起中外医疗桥梁 浏览量:41816

  中新网广西罗城8月22日电 题:小胡蜂“蛹”出大“钱”景 广西“85后”“追蜂者”探索致富新路

  作者 覃义琛 银雪波 谢美鲜

  “正常情况下,一个投放点一年可以产出两三百斤蜂蛹,一窝蜂能卖三万余元(人民币,下同)。”近日,伴随着胡蜂的嗡嗡声,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宝坛乡胡蜂养殖户方秀成与村民抬着沉甸甸的蜂蛹,走出茂密的杉树林,准备将蜂蛹装车售卖。

  时下,方秀成在杉树林里投放的30个胡蜂养殖点迎来蜂蛹收获旺季,山林深处饱满的蜂窝纵横交错,蜂蛹不停地涌动着。经过近十年的摸索和经验总结,方秀成“破译”了养殖胡蜂的密码,带领村民闯出一条增收致富路。

图为方秀成正在工棚整理蜂箱。覃义琛 摄

  1989年出生的方秀成之前是一位歌手,曾在北京等地从事音乐创作和乐器弹唱的相关工作。他看到大家在夜宵点菜时很喜欢吃蜂蛹,家乡的自然环境优势很适合胡蜂养殖,于是萌生了回乡养胡蜂的想法。2016年,他辞别漂泊不定的生活,由此开启返乡创业之路。

  “胡蜂主要是以昆虫为食。我们这里资源丰富,到处都是青山绿水,什么昆虫都有,前期投资也不算大,收益比较快,两三个月就可以有收成。”方秀成说,每年1月至3月是养蜂最忙的时候,他先在村里的工棚里培育胡蜂,3月份之后再将成熟的蜂王投放到杉树林中,由其自行觅食、筑巢、繁衍。

图为方秀成正在分割蜂蛹。覃义琛 摄

  胡蜂养殖是一门技术活。方秀成作为村里的第一位“追蜂者”,他的胡蜂养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有一年在家里养控制不好温度,胡蜂全部死掉了。”方秀成回忆道,刚开始培育蜂种的时候各方面技术还不够完善,最难的就是控温,需要不断摸索,才能准确把握胡蜂生长和筑巢的适宜温度、湿度。

  如今,方秀成的养蜂技术日渐成熟,防护措施更加完善。他在杉林里的蜂窝设置了报警器,在必经路口安装监控,减小胡蜂被盗的风险。

图为养殖点收获的蜂蛹。覃义琛 摄

  2023年,方秀成建好养殖大棚,添置了胡蜂养殖器具。他养殖的胡蜂一年可以收割三至四次,除去成本和投资,年收入可达20万元。“卖完这一批蜂蛹后,我打算拆掉旧工棚,准备建新的场地。”方秀成指着堆满蜂箱的旧工棚说,他计划与村民一起扩建更具规模化和标准化的胡蜂养殖基地,为来年培育蜂王做准备。

  方秀成养殖的胡蜂以大自然的蚂蚱、植物、露水为食,产出的蜂蛹品质高,不愁销路,广受欢迎。“我们跟他养蜂有两年了,现在不用外出打工,家庭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改善。”村民张云东说。

  看到方秀成胡蜂养殖收益可观,附近村民慕名而来,向他学习胡蜂养殖技术。方秀成总是不吝赐教,希望更多的人能学习掌握养殖技术,让小胡蜂助力乡村振兴大梦想,“飞”入寻常百姓家。

  宝坛乡位于罗城西北部,全乡林面积约30万亩。依托森林生态资源优势,当地积极引导能人回乡,聚焦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我们因地制宜引导民众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让类似胡蜂养殖这样的特色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力争‘蛹’现出乡村振兴好前景。”宝坛乡政府相关负责人说。(完)

【编辑:胡寒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推动“中欧班列”加速 中白探索国际物流新模式

10月12日电 据美国中央司令部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最新消息,美军对叙利亚境内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IS)的多处据点发动空袭。

复旦大学将组建联合实验室为澜湄流域筑起沟通的太空桥梁

有现场观众在接受采访时称:“想看一下我们国家航空的尖端战机,还有我们防空的利器。作为军迷,对我们国家的高科技航空产品、军用产品很期待、很激动,也很兴奋,为我们国家军事装备发展感到自豪。”

兰州招聘会设百合产业展示区 企业建议求职勿三心二意

有网友认为,最高法院的这一裁定充斥着浓厚的“种族主义”色彩,“不纠正系统性的种族歧视,美国将永远无法从过去的种族主义中走出来。”

四川巴中: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总决赛比赛拉开序幕

据天津市气象部门预报,天津市7月24日夜间至25日白天大部分地区将有大到暴雨(降雨量40~70毫米),西北部地区暴雨到大暴雨(降雨量80~120毫米,个别点可达120~150毫米),降雨时伴有雷电、短时强降水、6~8级短时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海河流域24日大部分地区有大雨30~50毫米,局地暴雨50~100毫米,个别点大暴雨100~150毫米;25日流域东部有大到暴雨40~70毫米,局地大暴雨100~150毫米,西部阵雨,今明两天过程降雨量50~100毫米,局地100~200毫米。

2024年全国越野跑锦标赛安徽黄山开赛

From November 11-22, the 29th UN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COP29) is being held in Baku, Azerbaijan. During the latest edition of "W.E. Talk," Wang Binbin, founding director of Climate Future Global Innovation Lab at Peking University's Institute of Carbon Neutrality and a Yale World Fellow, shared insights on how China is driving the global shift from industrial to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within its carbon neutrality framework.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